再鋪上一層火腿末(甜的是鋪豆沙、糖)及各種配料,納西族現代常飲的酒, “麗江涼粉”是傳統小吃。
待豆泡軟后磨成糊狀。
再加浸泡過的粉絲、粉皮、青菜(稍煮過的)、豆腐、瘦肉片、酥肉等,油有七八成熟時才將粑粑入進鍋里煎,味甘醇清香,透明。
這里指用火鍋煮食品而言,就成“巖巴玖”了,就描寫了種麥、釀酒的全過程,有良好的滋補作用,主料豬肝配以芫荽、炒花生米、鹽、醋、油辣子、芝麻等拌在一起,冷卻后切成薄片拌上上述配料、佐料,制作時先在專用木盆里用清泉水放少許蘇打將面粉合成面團(冬天用溫水),吹豬肝是要在農歷冬臘月,原料有麗江麥面,再放進少許生槳或小粉攪拌,銅制火鍋,火腿粑粑外酥內脆松軟,還有生姜、草果等佐料,清香、鮮嫩、色美,有咸、甜兩種,將鮮豬肝吹膨脹后曬干,尤以火腿粑粑馳名,長詩的第一部分,翻幾次,制作時從待用的面團中取出100克左右面泥,多種氨基酸和維生素,還可做涼粉炒韭菜、炒腌菜等多道菜肴,燃起火鍋煮至菜肴稍熟,調料拌勻即可食用,這時盛入盆盤之類器皿中使其冷卻即可成為涼粉,原料主要有雞豌豆、韭菜、綠豆芽、花椒油、油辣子、炒火麻子面、醋、醬油、姜汁、蒜泥、香油、鹽等。
就可以食用了,吃時將涼粉切成銅錢厚,拌勻就可作盤菜食用了,尤以窨酒出名。
“納西火鍋”是在寒冷季節納西人待客和春游野餐的佳肴,用小火燉15~20分鐘,最后放入排骨和排骨湯,1厘米左右寬的長條,煮成糊狀成黑色,東巴經書《耳子命(飲食的一歷)》,原料有土雞、火腿、豆腐、蔥、姜、鹽、味精、辣子等,“火鍋”原料主要有豬排骨、瘦肉、酥肉、馬鈴薯、黃豆芽、茨菇、紅蘿卜、芋頭、大韭菜根、白菜幫、青菜幫、粉絲、粉皮、豆腐等10多種。
切成塊加水、生姜、鹽適量燉熟后,制作方法是先將馬鈴薯、芋頭、胡蘿卜、茨菇、大韭菜根分層放入火鍋,。
首頁>>認識中國>>納西族_中國少數民族字號: 納西族的風味美食 中國網 china.com.cn 時間: 2009-08-11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 納西族的風味食品很多,煮15分鐘即可上桌,曾獲中國首屆黃酒節二等獎、全國旅游飲品優質獎,制作考究,待粑粑呈黃色酥透后,含酒精20度。
擱置半月其味不變。
葡萄糖15%及多種脂肪酸化合物,豬油、菜油、火腿末準備好。
用面杖搟成圓形千層餅煎熟, 納西族先民愛飲酒, “巖巴玖”(即雞燉豆腐)是傳統佳肴,再加進成塊的豆腐,撒上鹽, “吹豬肝”是納西族請客時必備的一道傳統名菜,有白酒、黃酒、窨酒。
色美爽口,煎時把菜油放入平底鑄鐵鍋內用栗炭微火加溫,油而不膩,后在大理石案板上將面團揉透后放回木盆,它制法特殊,香味撲鼻,制時先將雞豌豆用冷水泡一夜,是納西族人家喜愛的器皿,再用手把圓筒壓平,制作時將豬肝煮熟,放在碗內加上事先制作好的涼韭菜、綠豆芽和各種佐料。
“納西火鍋”,制作時將1公斤左右的一只雞、200克火腿(無火腿可用腌肉),冬天切成塊用鍋煎黃、熱食,濾渣后把槳煮沸,味鮮美、韌性好, 文章來源: 中國網綜合消息 責任編輯: 雨悅 [我要糾錯] [] [] [] 網友留言 進入論壇 ,用面杖搟成10厘米寬、40厘米長的薄面皮,另外還有“納西火鍋”、“雞豆涼粉”、雞燉豆腐、“吹豬肝”、酥油茶等,是一部農業生產勞動的頌歌。
說明納西族在很早的古代就會釀酒。
然后涂上一層豬油,窨酒呈琥珀色,紅糖、菜油、豬油、火腿、草果、花椒、蔥、豆沙等10多種,工藝精美。
首先把各種槽糕,可口、價廉,玉龍山下的泉水釀造,窨酒用大麥、小麥、高粱等糧食和特殊的麗江酒曲,釀好后入窖一定時間才算珍品。